上海行館 特別公告
因大陸防火牆阻撓, 所有繁體的部落格 都不易登入更新, 請看倌多多包涵囉 ! 「任何留言洽詢」請到 [上海行館] 網站, 本 Blog 左側有行館的網址連接, 謝謝 !!

目前分類:從兩岸看世界 (6)

瀏覽方式: 標題列表 簡短摘要

黃海是中國國防的“命門”釣魚島是破解中國海上困局的題眼

中國海區按其地理位置和自然特徵,可分為黃海、東海、南海三個海區。

 

  黃海歷來是中國國防的“命門”,當然也是中國近代海權的“軟肋”。黃海關乎東海的穩定和臺灣地區的安危。日本近代攫取中國臺灣就是從控制黃海制海權開始的。第二次世界大戰後,日本在臺灣問題上仍野心不死,而切斷日本南取臺灣的關鍵,還是對黃海的控制。這是從制海權的角度考慮。如果從制陸權的角度考慮,黃海不僅毗鄰中國經濟發達的江蘇和山東兩省,同時也是京、津等重要城市的海上門戶。在此區域發生的任何軍事行動都對中國政治安全有著全域性的嚴重威脅。

 

  歷史經驗表明,黃海動則臺灣動,而臺灣動則中國動,中國動則東亞動。因此,近代以來的遠東均勢格局決定性的轉折—比如1895年的甲午海戰、1950年的朝鮮戰爭—都是從黃海開始的。對此,日本軍事歷史學者司馬遼太郎看得明白,他說:“誰控制了黃海,誰就主導了在東北亞大陸說話的話語權。”

 

  控制黃海的目的在於從側翼保護臺灣。臺灣是西太平洋海權的關鍵環節。中國實現台海統一後,制海範圍就可直推至臺灣以東的深海區,並對臺灣以北的宮古海峽和南邊的巴士海峽施加影響。如此,中國黃海、東海和南海的海上國防力量就可以形成合力,並使中國海南島、臺灣島和遼東半島得以聯動,形成漢代賈誼所說的“如身之使臂,臂之使指,莫不制從”之勢。唯有將黃海、東海和南海視為一體並使之相互呼應,長期拖延的南海主權問題才能順利解決。

 

  兩岸分離使中國在南海實力受限

 

  朝鮮半島位於中國黃海的北翼,而黃海的安危事關東海的穩定乃至中國臺灣的安全,臺灣的安危更是事關中國在西北太平洋的海上安全。如果將中國大陸沿岸和西北太平洋銜接“三海”即黃海、東海、南海看做一個連續的整體,我們就會發現,遼東半島猶如人的肩膀,黃海猶如連接肩膀的上臂,南海部分則相當於下臂,海南島相當於手掌;而位於東海的臺灣則是連接和聯動上下臂的肘關節:黃海失,則臺灣不保;臺灣失控,中國在南海則不能持續發力。由此,臺灣就成了中國在西北太平洋制海權有效發揮的關鍵環節。

 

  在臺灣南北兩段中,臺灣以北是中國貫通西北太平洋制海權的主要矛盾所在,而臺灣北側的釣魚島及其附屬島嶼則是主要矛盾的主要方面。也就是說,不管是對日本還是對中國而言,控制了釣魚島及其附屬島嶼就接近控制了臺灣,而控制了臺灣,也就控制了沿中國海岸的西北太平洋的制海權。

 

  1874年日本第一次出兵侵略臺灣,就是1872年吞併琉球後的邏輯結果。1895年日本攫取中國臺灣就是當年甲午海戰勝利的直接後果;1951年,美國介入朝鮮內戰,也是從封鎖臺灣海峽開始。

 

  對於今天的中國而言,正是台海兩岸分離才使中國在南海的實力受到很大的限制。在南海方面,中國面臨兩個戰略通道:一是進入太平洋的最近通道巴士海峽;另一個就是進入印度洋必經的麻六甲海峽。麻六甲海峽離中國大陸過於遙遠,其矛盾性質也不同於東海,中國當用團結南海國家的方法,共同維護這一地區的通道安全。

 

  中國在釣魚島問題上得道多助

 

  在“三海”中,中國面臨的國際矛盾不同。如果以臺灣為中界,在臺灣以北的黃海和東海需要解決的主要任務是實現台海統一,在這方面中國面臨的主要對手是日本。我們知道,臺灣回歸中國是第二次世界大戰中反法西斯同盟國共同建立的“雅爾達和平體系”的重要成果,是目前世界各國反復聲明的“一個中國原則”的法理基礎,也是聯合國接納中華人民共和國而拒絕臺灣當局進入聯合國的法理基礎。

 

  日本—與美國和東南亞諸國不同—從1972年至今仍堅持不承認而只是“理解和尊重”中國關於“臺灣是中華人民共和國領土不可分割的一部分”的立場,這表面上看是挑戰中國,究其實質是在挑戰第二次世界大戰勝利國建立的“雅爾達和平體系”。

 

  日本是二戰中亞洲唯一與德意法西斯簽訂同盟條約的國家,因此,日本顛覆戰後“雅爾達和平體系”的舉動,引起的不僅是中日之間而且是日本與整個亞太國家和地區的矛盾。和平體系一定是法權體系,遠東的雅爾達法權體系是以鎮壓和剝奪日本法西斯及其權利為前提的,而現在日本要利用“冷戰”與美國綁在一起來顛覆這個前提,在俄羅斯南千島群島、韓國獨島、中國釣魚島及其附屬島嶼等提出所謂“主權”的要求,其結果是日本更加孤立。

 

  在這樣的歷史背景中,在釣魚島及其附屬島嶼的主權問題上,中國索要的只是50年前“雅爾達和平體系”賦予中國,而中國卻沒有事實享用的利益,這樣的要求有理、有利、有節,因而是得道多助和有勝算的。在臺灣問題上,亞洲國家寧可接受一個資源供給豐富且有巨大迴旋餘地的中國,也不願接受資源奇缺和生存空間狹小的日本。

  東海問題的解決應優先於南海

 

  在臺灣以南的南海地區的矛盾相對比較單一,這裡並不存在與“雅爾達和平體系”相矛盾的國家。本質上是可調整的同一法權體系內部矛盾。正因此,日本在釣魚島問題上的立場並沒有得到東南亞國家的回應。更由於這些國家與中國有著深厚的歷史淵源關係和地緣政治上對中國有著相互依存的需求,它們(與日本不同)中的大多數國家始終與美國遏制中國的“冷戰”政策保持相當的距離,其原因,用他們的話說就是“天堂很遠,中國卻很近”。

 

  有鑑於此,目前美國重返亞太的政策並沒有得到大多數東南亞國家的積極回應,也正因此,美國更希望中國與東南亞國家發生衝突,讓中國在衝突中為美國“‘為淵驅魚,為叢驅雀’,把‘千千萬萬’和‘浩浩蕩蕩’都趕到對手那一邊去,只博得對手的喝彩”,將本不願緊跟美國的大多數南海國家推向美國,並使其與日本形成南北戰略互動,使我們解決臺灣問題面臨的形勢更為困難。對此,中國應予以高度警覺。

 

  綜上所述,我們可以得出這樣的認識:第一,黃海、東海和南海對中國海權建設而言是一個整體,而不是相互分立的三個海域,台海兩岸的分治是中國“三海”不能形成一體聯動的關鍵環節,因而台海統一是南海和東海所有問題解決的主要矛盾,而釣魚島及其附屬島嶼的回歸則是主要矛盾的主要方面。第二,南海和東海問題屬不同性質的矛盾,前者是可調和的“雅爾達和平體系”內部的矛盾,後者是具有根本性且不可調和的“雅爾達和平體系”以外的矛盾,其(日本)力量呈現也比較孤立。第三,東海問題的解決應優先於南海。

 

  釣魚島是中國進入太平洋的關鍵地帶

 

  釣魚島及其附屬島嶼是中國從東海進入太平洋深海海域最近的島嶼,因而是必須全力維護的關鍵地帶。通過它,中國海上力量可東進深入太平洋深海海域,南折進入巴士海峽的東北口,由此既可對臺灣東海岸實行有力保護,也可從週邊與中國在南海的戰略力量相呼應。

 

  釣魚島及其附屬島嶼與日本本土相距近千公里,而距中國大陸(溫州市)僅有300餘公里,屬中國須傾其全力保衛的核心利益。釣魚島及其附屬島嶼離日本的盟國美國的本土更遠,不屬美國的核心利益,美國不會—除非出現像希特勒那樣對蘇聯失去了起碼判斷力的領導人—也不值得在此與中國發生全面衝突。

 

  太平洋戰爭後,沖繩為美國所佔領並成為美軍軍事基地至今。這名義上為遏制中國,其實連日本也明白,它還有監控日本的作用:美國要防止日本鹹魚翻身,尤其要防止日本核報復美國。駐紮在沖繩的力量不足以阻止中國近岸乃至近海的海上力量發揮,卻足以遏制日本南下。對中國而言,釣魚島及其附屬島嶼是日本與臺灣的“接榫”地帶,日本對釣魚島的企圖本質上是對臺灣的企圖,因而釣魚島及其附屬島嶼的歸屬決定台海統一大業的成敗,也決定中國在西北太平洋海權建設的成敗。由此可見,中國推進“三海一體”建設的關鍵在台海統一,而實現台海統一的關鍵在於實現釣魚島及其附屬島嶼的回歸。

 

  臺灣是亞太大國博弈的中樞

 

  在鄧小平同志的戰略思想中,臺灣問題是中國海洋安全戰略中的瓶頸因素,是中國打開西太平洋海權困局的破局地帶。他告誡在台海統一問題上“對美國一定要有最壞情況的打算。不要怕中美關係倒退,更不要怕停滯。對在停滯、倒退的情況下如何同美國交往,要認真準備。中美關係中突出的問題是臺灣問題”;台海統一“不能排除使用武力,我們要記住這一點,我們的下一代要記住這一點,這是一種戰略考慮”。

 

  戰略考慮就是對主要矛盾及其主要方面的考慮。鄧小平同志的考慮是清醒的。東海和南海出了那麼多問題難以解決,究其原因是臺灣問題的牽制。如果中國完成了台海統一,臺灣這個“肘關節”得以“痊癒”,那麼從遼東半島經臺灣島至海南島之間就會連為一體,其間的海上力量就會形成巨大的合力,並對中國東南經濟黃金地帶構成一個寬闊的拱衛海區,在此基礎上,東海和南海的其他問題的解決也就相對容易得多。

 

  鄧小平同志是從“三海一體”的大格局中把握中國面臨的海洋島嶼爭議問題,而且還將解決臺灣問題看做是破解這錯綜交織矛盾的關鍵環節,是諸多矛盾中的主要矛盾。與此相對應,鄧小平在東海、南海島嶼問題上提出“擱置爭議、共同開發”的政策。

 

  臺灣是亞太大國博弈的中樞。通過控制台灣牽制中國南下南海和遏制中國東進太平洋,至今還是美國沒有放棄的戰略。與此同時,我們也要看到它也有其不便說明的,遏制日本軍國主義復活、在冷戰期間防止蘇聯或日本再次南下南海的戰略目標。

 

  但是,與日本的地緣政治需求不同,臺灣並不處在美國核心利益的線路上。只要不影響美國核心利益,美國就不會為臺灣動用全部力量。太平洋戰爭後期美國反攻日本的時候,就沒有選擇離日本更近的阿拉斯加而是從中太平洋發起攻擊,因為在這一帶有美國必須死保的海上運輸線。

 

  可以斷定,未來阻撓中國台海統一進程的主要力量來自美國。但與日本相比,由於臺灣不在美國核心利益線上,非核心利益就不會動用無限手段,因此,美國未來用於支持臺灣分離勢力的資源絕不會大過朝鮮戰爭,更不會大過越南戰爭;這是由於美國的有效力量延伸不到臺灣,這與美國的有效力量延伸不到朝鮮一樣。

 

  美國脫手臺灣只是遲早問題

 

  臺灣是中國的核心利益,核心利益可以用無限手段—且不說臺灣就近於中國大陸,中國有的是時間以逸待勞,而美國為臺灣則要勞師遠征。對美國而言,臺灣只是用於北禦日本和俄羅斯、西阻中國的“虛子”。既然是“虛子”,美國就不會全力以赴。

 

  有人會說,美國是海權大國,這話沒錯。但矛盾是可以轉化的。我們戰略研究的中心任務不是製造矛盾,而是轉化矛盾,將矛盾轉化為有利於自己。我們知道,絕對的制海權是以絕對制陸權為依託的。近代史上英國海權實踐的成功經驗表明,絕對制海權的實現永遠需要絕對制陸權的配合,正如19世紀的英國在印度洋的絕對制海權正是依託其在印度大陸的絕對制陸權而實現的道理一樣,用於支持海上作戰的島嶼資源的總量決定海上戰鬥力持續時間的長短。而中國大陸對其近海的作戰力量的資源供給線最短,其資源供給量近乎無限。與美國相比,中國在其近海的制海權具有美國無法比擬的天然且不可抗的優勢。美國無疑是世界海上強國,但具體到中國東部近海海域,美國的海上優勢就會在此大打折扣。

 

  事實證明,美國在20世紀50年代的“對台政策”使其背上至今不能卸下的沉重包袱,更令美國沒有料到的是,美國在與蘇聯和中國對抗並消耗自身國力的同時,歐洲卻攜歐元快速走向統一。可以斷定,隨著時間的推移,美國在今後逐漸脫手臺灣只是個遲早的問題。

 

  如上所述,臺灣雖不在美國核心利益線上,但卻處於日本南下南海和中國東進太平洋的兩條核心線路的交叉帶上。除了主權因素外,臺灣不僅是中國打開中國西北太平洋制海權的關鍵環節,它更是中國進入太平洋深海海區最便捷的門戶。目前,中國制海權最大的制約因素是缺乏對深海的制海能力。而沒有深海,中國最具威懾力的海上戰略力量就無法充分施展。

 

  從近現代中國分裂的導火索多來自海上入侵,以及2011年利比亞因失去地中海制海權而陷入內戰的經驗看,實現從遼東半島經臺灣島至海南島的無縫連結,是中國新世紀順利成長為有影響力的世界大國必須完成的國防任務。(轉載 : 作者張文木)

文章標籤

David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北韓(朝鮮)第三次核爆,從美國針對敘利亞已做好顛覆其政權、擴大其內戰準備,甚至已經開始針對伊朗作戰爭準備的大背景下,已經註定朝鮮的第三次核爆。那麼,這種必然邏輯關係是什麼呢?關於這一點,我們需要從這一輪因美國次貸危機引發的世界經濟危機以及伊核問題說起。(轉載自-占豪縱橫談)

 

   首先,看倌們可以從《貨幣戰爭背景中國經濟與應對方略》中和《大博弈中國之危與機》中瞭解伊核問題為什麼是世界博弈的核心,這裡不再贅述。我們這裡只需要明白,伊朗是美國控制世界能源,從而通過對世界能源的控制和對世界貨幣的控制,來實現對各類商品價格的控制,通過各種商品價格控制以及金融系統,將全世界生產的大部分利潤和資本留在美國,從而保持美國經濟繁榮以及保持對世界的領先。有了這一切,美國就可以支配世界上的所有資源,也就能將美國強化為地球帝國。

 

就美國自身來說,由於過度虛擬化、過度消費的經濟及窮兵黷武等因素,使其不但坐吃山空,更重要的是早已嚴重透支未來,其債務黑洞已非一兩個國家所能夠解決。這就意味著,如果其不能成為完全左右世界的“地球帝國”,那麼這場危機早晚一輪輪地不斷爆發,直到把美國從世界老大的寶座上震下來為止。所以,站在美國的角度,其必須成為“地球帝國”,必須通過掌握世界資源的流向以及世界各種商品的定價權,從而將全世界資源、人類生產的利潤留大部分留在美國,以實現美國經濟的繁榮。

 

美國一旦實現這一點,對世界來說,代價將是慘重的。首先,無論中國還是俄羅斯,更或者歐盟,其經濟都必然面臨一次巨大的下滑,人民生活水準都面臨急劇的下降。連中歐俄尚且如此,就更別說其它小國了。那些諸如伊朗、朝鮮等不被美國待見的小國,首先就是政權被更迭,國家因為資源被嚴重剝奪而進入動亂。這一點,我們在最近幾十年已經屢見不鮮,無論是東歐劇變後的東歐,還是近些年被顛覆政權的阿富汗、伊拉克,再或者最近的利比亞,其國家都陷入了萬劫不復、民不聊生的境地。

因此,事實上,莫說中國,包括歐盟等世界上絕大多數國家,都反對美國的“地球帝國”計畫,因為這是奴役全世界,並非單獨奴役發展中國家,只是在世界國家生物鏈上稍高一些而已。更何況,歐洲國家一直在試圖恢復過去幾百年的輝煌,從美國手中重奪世界權力的權柄。當然,諸如中國、俄羅斯也都在謀求自身的崛起,謀求自己的大國地位。

 

這實際上意味著,在世界各國越來越走向和平共處,越來越走向包容性發展的時候,美國所策劃的只利於自己的“地球帝國”是逆世界潮流而動,不得人心。這也是為什麼美國自次貸危機後雖然不斷點火與滅火,但最終其實力卻不斷下降,並不得不在關鍵區域吐掉自己戰略利益的根本原因。

 

但是,美國吐掉這些戰略利益並非是美國要戰略撤退。恰恰相反,美國的撤退是為了更有力度的反撲,從而一舉奠定美國“地球帝國”的地位。所以,美國一方面重回亞洲,要在太平洋上以及中國周邊圍堵中國,從而擇機在經濟上吃掉中國這塊肥肉。另一方面,在中東雖然不斷從阿富汗和伊拉克撤軍,但針對敘利亞和伊朗的壓力卻不斷加重,甚至已經不止一次進行有針對性的戰爭威脅。特別是,一旦敘利亞政權更迭或巴沙爾投降美國,其結果就是伊朗向西的“氣口”就徹底被堵死了,那時如果伊朗沒有諸如“核爆”這樣的玩意,伊朗政權就必然更迭,這是伊朗現政權所絕不能接受的。

 

而伊朗一旦政權被更迭,變成親美政權,則意味著美國徹底掌握中東,美國針對中、歐、俄即可各個擊破,誰不服就制裁誰。譬如中國,到時候進行能源封鎖、貿易封鎖,中國經濟到時就直接死掉,中國屈服嗎?針對俄羅斯,可以複製冷戰時期將國際油價牢牢釘在低價位上,俄羅斯經濟就會直接崩潰。歐盟就更不用說了,拿下中東,必然乖乖聽話。所以,伊朗的政權更迭,是世界大國們暫時難以達成一致的點,所以中歐俄在伊核問題上有共同利益,只是在未來控制權走向上有嚴重分歧。

 

站在伊朗的角度,被美國扼死甚至被侵略都是不可接受的,所以伊朗發展核一方面是爭取自己的國家權利,另一方面就是要時刻準備著,一旦有必要的時候,一旦國際大氣候允許,要借機核爆,從而完成國家權力的蛻變,在中東做大做強。因此,伊朗時而硬、時而軟,一方面是看看美國到底什麼態度,另一方面是給自己爭取時間和空間。美國各種表現的事實證明,伊朗哪怕棄核,美國也是必然要拔掉伊朗這顆釘子,因為這是美國解決自身經濟危機,成為“地球帝國”的大戰略方向所決定的。美國的戰略,不會因為伊朗放棄核武而放棄,反而可能變本加厲。關於這一點,看看利比亞的卡紮菲是如何在投降後被幹掉的即可知。

 

因此,伊朗不可能棄核,美國也不可能善罷甘休。但是,伊朗畢竟是小國,與美國力量對比差距太大,這個時候在國際上就需要中歐俄在某些層面上卸去美國的國際政治甚至軍事壓力,否則以伊朗的國家能力,根本無法與美國對抗。所以,雖然伊朗對中俄的戰略作用不太一樣,但從國家根本利益上是一致的。相比中俄,歐盟在這方面相對於美國來說,和中俄的利益是一致的,但一旦涉及到東方和西方(價值觀和意識形態方面的因素)、南方和北方(發展中國家和發達國家近幾百年的世界政治經濟秩序因素,因為一旦伊朗核爆,那打破的是近幾百年西方掌握世界權力的格局,世界政治經濟關係將重新洗牌,西方剝削世界的政治經濟結構關係將不復存在。這就是為什麼歐盟絕不支持伊朗核爆,但卻不斷攙和伊核問題,同時又和美國調子完全不同的根本原因。)的這種方向性利益,就必然是南轅北轍了。所以,我們看到的表像是,中俄在敘利亞和伊朗的步調上基本上是一致的。歐盟則有時和中俄一個調子,有時有和美國一個調子。甚至,有時會出現更奇特的現象,歐盟內部兩個國家扮演不同角色,同時和中俄方面及美國方面保持步調一致(更多時候是德法分飾不同角色)。伊核問題上這種複雜矛盾的關係,是全球複雜矛盾關係的縮影。

 

伊核問題為何對美國那麼要命?原因很簡單,一旦伊朗擁有核武器,那麼核擴散將必然上演,諸如沙特、卡達、阿聯酋、土耳其這些在經濟上完全可以支撐,技術上也可以開展的國家,必然也會擁有核武。關於這一點,沙特的親王在2011年訪問英國時曾明確指出,如果伊朗擁有核武器,沙特也必然生產核武器。而一旦核武器在中東擴散,過去數百年西方在中東構築的權力結構將解體,不光美國被擠出中東,連西方近幾百年構築的、利益完全傾向於西方的政治經濟結構關係也必然崩潰。因此,在伊核問題上美國逼得越緊,中俄就會放得越松,美國若真的要拔掉敘利亞,中俄就會像默認朝鮮那樣默認伊朗搞核爆,擁有核武器。這種內在邏輯,是國家利益博弈的邏輯。

 

那麼,朝鮮和朝核問題在這裡又扮演著什麼角色呢?

 

就朝鮮自己來說,朝鮮發展核武器原因在美國對朝鮮的經濟封鎖。自蘇聯解體以來,朝鮮一直對世界保持足夠警惕,甚至對中國也不是那麼信任,所以朝鮮一直立足於自己來保護自己。在這種情況下,朝鮮一直在努力發展自己的導彈和核武器。有人會問,朝鮮難道就不能融入到世界當中?當然想,朝鮮做夢都想融入世界。但是,對朝鮮來說,相比融入世界,其政權保持足夠獨立、不被顛覆更重要。這一點,是由朝鮮的政治體制決定的。

 

在美國為首的西方繼續對朝鮮實施經濟封鎖,在美國並未和朝鮮簽署和平協定,甚至不斷試圖更迭朝鮮政權的情況下,若站在朝鮮角度來考慮,手裡有籌碼才能迫使對方就範。如此一來,美朝就形成了一個惡性循環。而朝鮮對中國,並不是非常信任,這一點源於中國要的是親華政權,但並不一定是金家政權,再加上中國在世界上的影響力還沒有到一言九鼎的地步,中國在過去很多年都是“韜光養晦”的外交策略,這一切都讓朝鮮只能更多依靠自己。在這種情況下,朝鮮發展核武和遠端導彈符合其國家戰略利益。

 

而對朝鮮來說,由於伊朗和朝鮮都是反美國家,所以兩者有很多的共同利益,伊朗一旦被拿下則下一個就是朝鮮,所以朝鮮對伊朗形勢一直有唇亡齒寒之感。在這種背景下,朝核必然和伊核問題構成互動關係。換句話說,當伊朗有了足夠的政治壓力,朝鮮必然在背後挺伊朗,而挺伊朗實際上就是挺自己。而鑒於中俄在伊朗方向的利益,朝鮮挺伊朗當然有利於諸如中俄這樣的大國有更大的國際操作空間,也能減輕大國在支撐伊朗時的壓力。所以,中俄在面對朝鮮兩次核爆時都是總體默認態度。既然伊核問題影響著朝核,那麼反過來朝核的變化自然會影響到伊核問題的發展,也就必然牽動著美國和世界的力量。美國在操作伊核問題時就不得不面對摁下葫蘆起來瓢的窘境。

 

站在全世界的視角觀察,朝核某種意義上是伊核問題的影子,也是伊朗發展核武的引信。如果美國控制不住朝核,那麼又有什麼能力控制伊核?而且,在必要的時候這種技術輸送是很容易實現的。那麼,當美國逼得太緊時,朝鮮進行核爆就成為邏輯發展的必然。而如果美國依然不知進退,當敘利亞政權被美國顛覆,下一步伊朗為了自保,就只有兩個選項:一個是核爆以自保,另一個就只能是投降。站在伊朗角度來說,現政權投降不太可能,但只要表現出屈服,不充當對抗美國利益的點,和美國一起針對中俄進行打擊,那就是中俄所不能承受的。因此,中俄必然支撐伊朗,這一點毫無疑問,這一點我們可以看看中俄如何支撐敘利亞的即可知,中國一共沒怎麼用過安理會否決權,而對敘利亞則已經兩三次和俄羅斯雙否歐美提案,其根本原因就在這裡。

 

因此,朝鮮第三次核爆是當前國際形勢演化的必然邏輯,也是伊朗核爆的引信開始點燃,美國若繼續施壓,則伊朗核爆並不是那麼遙遠,之前以色列媒體就報導稱伊朗能在4—6個月內製造核武器。更有美國媒體稱,伊朗已經有製造核武器能力。這些都並非偶然,而是事物演化的必然邏輯。

 

站在中國利益角度說,中國最核心的國家利益就是繼續保持經濟高速發展,誰要是阻擋中國的發展,就是損害中國的核心利益,那麼中國必然不惜一戰,這一點無論是原來的胡總還是現在的習總,在最近幾年一直強調準備打仗就是這個原因。而劉源上將前幾天表示為了保障戰略發展機遇,不排除對外出手更是明確的信號。所以,如果美國繼續針對中國核心利益發動攻擊,試圖控制世界資源以扼死中國發展咽喉,那麼,毫無疑問中國會像默認朝鮮核爆一樣默認伊朗核爆,在這方面中俄的利益是一致的,美歐的利益是一致的。

 

有人會問,朝鮮有核武器對中國有什麼好處?反而在中國附近又有一個核武國家,都是壞處。這些盯著芝麻不見世界的看法一點不新鮮。朝鮮擁有核武實際上早已是事實,這已經是第三次核爆。更重要的是,相比朝鮮,中國周邊擁有核武的包括核大國俄羅斯,包括有核武器的印度和巴基斯坦,日本也有製造核武的能力,多一個朝鮮又能如何?難道比這些國家更可怕?相比美國擁有打遍全球的能力,朝鮮能更可怕嗎?更何況,朝鮮就在中國周邊,中國的雷達很容易監控整個朝鮮半島,哪怕朝鮮真對中國敵對,其核武器也無法對中國構成威脅。而在這世界上,小國根本沒資格對核大國進行威脅,因為就是小國從地球上抹去了,大國也還依然是好好地存在。也正基於此,如今世界上真正的核大國只有美俄中,包括法國和英國都屬於核小國,因為國家經不起核打擊。所以,朝鮮、伊朗發展核武器,其本質上並非威懾美國本身,而是會改變當前世界的遊戲規則,而現在世界的政治經濟遊戲規則是極其有利於西方特別是美國的,這也是為什麼美國極力要消滅掉以核武對抗美國的伊朗的根本原因之一。

 

那麼,朝鮮第三次核爆會對世界產生什麼影響呢?

 

一、繼續壓縮美國戰略選擇的空間。

 

   這一點沒什麼疑問。道理很簡單,美國如果繼續施壓伊朗,那麼伊朗就有大概率核爆,一旦伊朗核爆,則美國再想捂住中東就不可能了,其它國家必然也要搞核武器,那麼美國就只有兩個選擇:一種是對伊朗發動大規模戰爭;另一種是從中東黯然撤退,西方近幾百年的政治遊戲規則崩潰,世界進入新的秩序重組當中。

 

   就現在的美國來說,再發動一場戰爭,無疑將走越戰老路,其結果美利堅很可能將成第二個蘇聯,鑒於美國各個州的自治能力以及貧富差距,國家都存在解體的可能。而如果不發動戰爭,美國被擠出中東,其超級大國地位將不復存在,現在美國所欠下的巨額債務將必須自己背負,那時候整個國家如何發展也是未知數,雖然可能比前蘇聯好些,但其國家遭遇大幅倒退是必然的。因此,美國仍在想盡一切辦法阻止伊朗核爆。但是,這個阻止如果變成美國的暫時妥協,美國自身的債務危機又難以長期支撐。這就是美國投鼠忌器的現實局面,也是朝鮮核爆必然壓縮美國戰略選擇空間的根本原因所在。

 

二、動搖近代西方規劃的世界政治經濟遊戲規則。

 

   朝鮮核爆,美國只能加強制裁,美國根本不敢對朝鮮動武,六十多年前以失敗而告終,今天更沒這能力。而美國沒能力對朝鮮怎樣,就只能讓其它國家也看到美國自身的虛弱。美國虛弱的現實,是整個西方近些年的綜合體現。在美國不得不想辦法施壓伊朗的同時,其結果只能更加促進伊朗核爆,而伊朗核爆的結果就是中東加速核擴散。中東核擴散的結果沒有第二個,西方近幾百年規劃的、有利於西方的政治經濟遊戲規則將重新洗牌,西方現在這種不用怎麼勞動就有好生活的日子將不復存在,世界的分配將趨於更加公平。

 

三、中俄在當前世界核心問題—伊核問題上、伊核問題的延伸—敘利亞問題上,借朝鮮核爆,可發揮的空間會更大。

 

現實已經證明,所謂經濟制裁也好,武力也罷,都不能解決世界現實問題。那麼,大家重新坐下來談判也許是最好選擇。如果美國坐下來談判,那相當於在世界遊戲規則重新制定上更受制於中歐俄,而美國絕不會輕易就範。但是,如果不坐下來談判,制裁和武力又解決不了問題,盲目施壓只能讓事情更糟。這事對美國越糟糕,當然作為博弈的另外兩個方向的中俄就有更大的活動空間。

 

當然,現在大國博弈可以妥協的空間越來越小了,以後基本上各國的狀態就是攤牌。某種意義上說,朝鮮第三次核爆,也是一種攤牌,是朝鮮對美國的攤牌,也是中俄等國對美國的攤牌。之後,隨著美國應對策略以及演化,攤牌的事情將會出現得更多,我們繼續對事態發展進行更多關注。

 

關於朝鮮核爆時機的選擇上,非常恰到好處。一方面,從大的環境上來說,歐美針對敘利亞的政權顛覆已經基本不可逆,巴沙爾政權哪怕不快速結束也是苟延殘喘,敘利亞當局竟然不敢對以色列空襲其軍事科研設施進行還擊,說明巴沙爾政權面對西方和反對派依然是軟弱的、騎牆的。在這種情況下,無論伊朗還是中俄,都得做好退路準備。而美國針對伊朗的施壓,已經到了戰爭威脅的地步,雖然伊朗祭出“四代機”暫時稍稍延緩這一進程,但接著不久美國就再次對伊朗發動了戰爭威脅。在這種情況下,中國一方面要給世界交代施壓朝鮮,而朝鮮也要表現出維護自己國家利益而反彈。中國這麼做,是寄望於美國知難而退,減輕伊朗方面的壓力。然而,美國不但不減輕壓力,反而加大了壓力,在展開針對伊朗的戰爭威脅後,緊接著就制裁了中國五家企業,理由是製造殺傷性武器。若按美國標準,美國的波音公司和通用電氣是最該制裁的公司,這些企業製造的裝備在世界其它國家殺死多少平民?但是,美國蠻橫無理地制裁中國,威嚇伊朗,在這種情況下中國施壓朝鮮的力量必然減輕,朝鮮也必然借機核爆。

 

很多人誤以為這是朝鮮對中國的羞辱,那是看不夠事物本質所致。中國在朝核問題上,沒必要替美國的核心利益作擋箭牌,甚至幫助美國傷及中國的核心利益。當美國不顧中國核心利益時,中國更沒必要替美國維護這種秩序,朝鮮就是抓住這種空擋去操作自己的事。對於朝鮮第三次核爆,還看到最可笑的一個觀點:核爆失敗了!這個觀點是韓國的觀點,這種既鴕鳥又自大的國家的媒體觀點能成為主流?他們恨不得讓全世界都相信核爆是失敗的。可事實上,朝鮮第一次核爆引起了3.8級地震,第二次引起了4.5級地震,這一次引起5.1級地震,核爆成功與否是顯而易見的。事態現在是剛剛發生,未來的發展會很有趣,我們共同給予關注。

文章標籤

David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據俄羅斯《獨立軍事評論》週刊12月7日報導,中國領導人日前強調今後將繼續優先發展軍隊和國防工業,爭取儘快實現機械化和資訊化,進一步發展傳統作戰武器裝備,使其具備資訊網路中心戰能力。中國軍工業近年來突飛猛進,在個別領域已經超越了美國和俄羅斯,必然能夠確保解放軍擁有相應的戰鬥力。

 

  俄媒稱,中國是世界上除了美國和俄羅斯之外,第三個既能為本國軍隊實際生產所有類型武器和軍事裝備,又能出口供應的國家。中國國防工業系統是在20世紀40-50年代在蘇聯大力幫助下建成的,隨後長期維持先前的技術狀態和組織結構,但在後來的經濟改革開放中發生了非常大的變化。最初中國國防工業像上世紀80年代末90年代初的蘇聯軍工系統一樣,進行無規則、不系統的軍轉民改革,反而加深了技術落後狀況,特別是在國家領導人改變優先發展方向,重點發展民營經濟之後,國防工業失去了此前的優惠地位。但是到90年代末情況開始發生變化,1998年中國成立國防科工委,2008年改革為隸屬工信部的國家國防科技工業局,軍隊成立總裝備部。中國國防工業系統隨後進行重大改革,改變此前每種武器系統的生產商都由行政指定、科研院所與生產脫離的國防工業管理體系,組建11個軍工集團公司,其中核、核建和電子行業各1個,火箭航太(生產和技術)、航空、造船和陸軍裝備領域各2個。所有公司既生產軍用,也生產民用產品。每個集團都有幾個細分行業集團公司,比如中航一集團內部就有2003年專門成立的發動機系統製造集團公司和5個飛機製造集團公司,整合了幾十家,有時甚至是上百家企業、科研院所、實驗室和其他機構。科研和生產合為一體,內部引進競爭因素,從而提高了產品品質。每個集團公司65-90%的產品是民用產品。當然,還有許多軍工企業沒有併入任何一家集團公司,因此實際上無法準確地說出中國國防工業的真實規模到底有多大,從業人員到底有多少。大概估計,終端產品組裝企業約有300家,軍工企業總共多達數千家,從業人員數百萬人。

 

  中國軍工企業生產大量民用產品,通常都是科技含量相當高的產品,而且對外出口供應,和平時期能夠保證整個公司贏利,而在受到威脅或者爆發戰爭的時期,可以迅速轉變生產模式,只生產軍用產品,能在幾個月內使軍品生產規模增加3-10倍。另外,集團公司內部軍用和民用產品聯合生產,還能通過技術交流提高所有產品的品質。中國軍工企業數量眾多,地理分佈極其廣泛,大大提高了戰爭一旦爆發後的軍工生產穩固性。可以說,中國軍工企業的數量能和美國或俄羅斯軍隊現有的彈道導彈和巡航導彈數量大體相當。中國60-70年代在國土縱深地區建設的三線國防企業已經在改革期間基本上全部轉產或停產,但是現在又恢復了在遠離沿海的內陸地區建設軍工企業的過程,這可以用國家西部大開發的總體政策來解釋,同時也能看到中國努力實現新經濟設施遠離沿海地區的意圖,畢竟那裡更容易遭受美國海基和空基巡航導彈的打擊。

 

 

  俄媒稱,現在中國國防工業已經達到了相當高的技術水準,而且還在繼續借鑒、仿製和合成外國技術。實際上,中國一直在研究和仿製國外所有先進武器裝備,而且多數情況下是私自研究。當然,中國在仿製過程中,通常都會對外國產品進行創造性的發展和完善,哪怕只是幾個參數。而且中國在研製新武器裝備時,越來越頻繁地使用合成俄羅斯、西方和中國自主技術的方法。這種合成完全不同科技流派的軍事產品的方法,特別是在合成相當複雜的高科技產品時,要求中國自身必須擁有非常強大的自主研發設計能力,擁有自主科技流派。可以說,中國軍工業不僅借鑒國外出現的所有先進作戰裝備的設計理念,而且範圍非常廣泛,比如中國是除了美國之外唯一同時研製兩種第5代殲擊機的國家,同時又在借鑒國外防地雷反伏擊車的構想,製造各種裝甲車輛用於反遊擊戰。

 

  顯然,中國在國防工業發展領域將會在較大程度上重複蘇聯當年的道路。在20世紀20年代初,蘇聯國防工業和軍事科學的技術水準幾乎為零,被迫長期完全依賴外國產品和技術。但是到了60-70年代,蘇聯國防工業和軍事科學已經達到非常高的水準,能與美國相提並論,遠遠超過了其他所有國家。儘管最近20年來遇到了無數的財政、組織、科技和人才問題,俄羅斯至今仍然維持了蘇聯軍事工業當年的水準。毫無疑問,中國國防工業可能重複這條道路,甚至會更加順利,因為與蘇聯不同的是,中國綜合採用行政計畫和市場方法,能夠更好更廣泛地借鑒國外技術。

 

  俄媒稱,中國國防工業當然也有一系列問題,首先是發動機、高精武器、各種網路中心戰系統的生產,但是這無論如何不能說是原則性的缺陷,也不會對解放軍的戰鬥實力產生負面影響。因為中國國產發動機與外國產品的區別只是壽命稍短而已,這個缺陷可以通過增加生產數量來彌補,高科技彈藥的缺乏同樣完全可以用增加常規彈藥數量來彌補。現在越來越明確的一個事實是,西方軍隊過分迷戀昂貴的高精彈藥,在經濟上顯得很不划算,它們經常不是增強,而是削弱部隊的戰鬥力,畢竟高精彈藥消耗非常快,之後就會無法繼續戰鬥,生產新彈藥用時較長,費用又非常高。從這個角度來看,中國軍隊在高精彈藥方面的落後,可以說不是缺點,反而是優勢,而且特別適合兩軍對壘的大規模傳統戰爭。

 

  中國國防工業的發展定位正是準備應對這種戰爭,在此方面可以說是中國軍工業是世界上最優秀的,它生產所有級別作戰裝備的能力甚至超過了美國,除了核潛艇和航母之外,遠遠高於俄羅斯,而其他任何國家則根本沒有機會與中國相提並論。雖然中國在個別方向的武器裝備品質不高,但是這種方向越來越少,而且還完全可以通過增加數量來彌補。一旦爆發任何規模的戰爭,中國眾多的國防工業企業能夠確保武器、裝備和耗材的不間斷供應。無論在任何一個方面,中國軍工企業都不會嚴重受制於國外部件和技術。

 

  俄媒稱,非常奇怪的是,全世界幾乎都沒有意識到上述事實,甚至包括中國的鄰國。他們無視顯而易見的事實,仍然奇怪地認為中國國防工業技術依舊原始、老舊,中國只會仿製外國產品,而且性能較差。另外一個錯看中國國防工業能力的典型觀點認為,中國軍工業只能生產數量極其有限的現代化武器裝備。最不能容忍的是,瑞典斯德哥爾摩國際和平研究所的報告嚴重低估了中國軍隊的戰鬥力和中國國防工業的生產能力,每年都聲稱中國核武庫只有200-250枚核彈頭。在此方面,估計中國軍隊最少擁有850枚核彈頭,最謹慎的評估數字是3500枚,最高估計甚至多達2萬枚。

 

  至於常規武器裝備方面,中國在所有主要級別的產品生產方面高居世界第一,而且在一些武器方面,比如坦克,中國現在的生產規模超過了世界其他國家的總和。現在中國同時批量生產4種類型的作戰飛機,分別是殲轟-7戰鬥轟炸機、殲-16(蘇-30)、殲-11B(蘇-27)和殲-10殲擊機,每年現代化殲擊機和轟炸機的生產總量不低於100架,超過了北約所有國家,包括美國的戰機生產總和。在個別船舶製造領域,中國可能也已經超過美國,能夠最多同時建造6艘052C/D驅逐艦,而美國同時建造數量不超過2艘。中國每月平均裝備一艘056型輕護艦,而且在接裝新產品替代老舊裝備時,基本按照一對一的原則進行,即在維持先前裝備數量的情況下,根本性地改善武器品質。即便是與現在創紀錄的生產指標相比,中國國防工業系統的生產能力也能在數月內增加3-10倍。

 

  俄媒稱,令人驚訝的是,俄羅斯也嚴重低估中國的軍事實力,不知為何仍舊單純地相信中國根本無法大量生產先進武器裝備,而且是性能遠不如俄羅斯產品的仿製品。俄專家與美國消息人士一樣,特別關注中國海軍的發展,完全忽視陸軍的發展。儘管中國在裝甲車輛和火炮系統生產規模方面,多年前就已超過北約28國的產量總和數倍。現在還有一個俄羅斯沒有發現的極具標誌性的實戰情節,今年5月南北蘇丹武裝衝突期間,中國96式坦克大顯身手,有史以來首次取得實戰勝績,令中國媒體非常興奮,因為它戰勝的是潛在對手T-72坦克。中國軍工企業已經為中國製造了3500-4000輛96式坦克和更先進的99式坦克,而且還在以每年數百輛的速度繼續製造,它們已經不再定位於應對與“艾布拉姆斯”坦克的戰鬥,更不是與“豹”、“勒克雷爾”或“梅卡瓦”坦克的戰鬥。俄羅斯執意抽象地確信自己在武器裝備品質上優於中國,但是實際上中國在大多數級別的武器裝備方面已經追趕上,甚至已經超越了俄羅斯。中國新型坦克不比俄羅斯坦克差,決定兩者戰鬥結果的將不是什麼品質優勢,而是戰術環境、車組人員訓練本領和坦克數量。至少在數量方面,中國已經明確地超過了俄羅斯,無論是坦克、火炮,還是飛機和直升機。

 

  俄媒稱,現在就連美國都很難保持與中國傳統意義上的軍事平衡,更不用說俄羅斯,而且以後會越來越難。對其他任何一個國家,甚至是印度和日本來說,保持與中國的軍力平衡則是根本無法完成的任務。中國國防工業僅在10年之內就完成了史無前例的飛躍,現在任何力量都已經不可能阻擋它的進一步發展,只有中國內部發生非常嚴重的動盪,或者鄰國採用不對稱鬥爭方法,比如使用基於新的物理原則的新武器,才能多少阻礙中國進一步鞏固其對周邊所有國家和軍隊的軍事優勢。但是不要忘記,中國自己可能也會製造這種新武器,而且還會比鄰國更早研製。(編譯:林海)  2012-12-08 08:58

 

David觀點:

國泰民安,本是好事,但國富而武力不強就必如清末被列強瓜分洗劫,
1850年左右當時中國清朝GDP佔全世界的40%,是世界首富,但到
1950年已被列強掠奪和內戰消耗變成窮光蛋,百姓遭殃、生靈塗炭,
今日中國再次站立,走上民族復興之路,是民族之機遇,歷史為鑑。

文章標籤

David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南海分界圖    

為了展開對中國的圍堵,美國重回亞洲。從經濟上、政治上、軍事上展開對中國的圍堵。經濟上,美國試圖建立一個排除中國之外的TPP(泛太平洋戰略經濟夥伴關係協定(Trans-Pacific Strategic Economic Partnership,簡稱TPP)以取代APEC,其在經濟上孤立中國的意圖明顯;軍事上,除了繼續利用第一島鏈、第二島鏈圍堵中國外,把空海一體戰直接指向中國;政治上,不斷通過施加影響在中國周邊特別是中國東海和南海挑起事端,以破壞中國和周邊國家的關係,以圖達到牽制中國和束縛中國發展的目的。

 

   對中國來說,東南亞國家非常重要,原因是中國經濟發展一方面到了必須進行向發達經濟體進行跨越升級的時候,另一方面到了必須向外拓展戰略縱深的時候。東盟十國總國土面積446萬平方公里,總人口接近六億,其經濟結構與地理位置能中國形成非常好的互補關係。某種意義上說,這是中國未來進行亞洲經濟整合的最重要的大後方。

 

   正是基於這種重要性,同時又由於我國在南海島嶼大部分被諸如越南、菲律賓、馬來西亞、印尼等國佔據,我國在南海問題上有些投鼠忌器,非常被動。一方面在領土問題上不能退半步,不能對南海諸國哪怕有半分示弱;另一方面又不能過於示強,示強過頭讓東盟國家形成對中國的一致擔心,會使我國過去一二十年的努力付之東流,對我國發展不利。這種輕不得和重不得,硬不得和軟不得使得美國、日本甚至歐盟和俄羅斯等大國有了很大的利用空間,南海某種意義上成了我國的一個軟肋。在當今世界博弈越來越激烈的今天,中國絕不能被這種格局所羈絆,必須有自己的獨特思路來解決南海問題,從而不但讓南海成為我國的後院,還要將東盟國家納入到我國的經濟體系當中。

 

那麼,基於這種大的戰略思維,又該採取什麼樣的戰略措施呢?個人認為,中國在南海應該做好如下幾方面佈局。

 

第一,先在現有基礎上繼續擴大利益。

 

   在過去很多年,也許由於世界總體處於和平時期,全球都在加速全球化,全球化的貿易暫時不需要我國在南海開發資源;也許過去在技術手段上準備得並不是很充分,對開發深海原油的技術研發存在困難;也許是由於我們需要加速整合南海國家的經濟,戰略上要求我們暫時擱置爭議;也許在過去我們的軍事裝備不足以對南海有很好的控制能力;也許是我們根本就是戰略上忽略了······總之,對於南海,過去很多年我們一直處於不太關注的狀態,也正是這種不太關注,使得包括越南、菲律賓等國占去了南海我國大量的島嶼,使得南海問題如今已經極其複雜。

 

   但是,站在戰略高度,如果沒有特殊事件的發生或我們特殊的需要,南海問題顯然不可能是短期內就能立刻快刀斬亂麻地解決的。那麼,既然快刀斬亂麻的解決時機不再,那麼個人認為,在南海加速拓展自己的利益就是必不可少的策略了。原因也很簡單,南海有豐富的石油,而我國如今已經有超過50%的原油靠進口,如今國際油價在100美元一桶左右波動,開發南海的原油無論從戰略上還是從實際利益上都很有必要。在這種情況下,加速在南海拓展我國的實際利益就非常具有現實意義和緊迫性。

 

   同時,我們也要看到,南海周邊國家中,只有中國有能力開發南海深海原油,並不是每個國家都有能力造出如“海油981”這樣的深海鑽井平臺。在南海小國沒有足夠實力的情況下,我國加速對南海原油的勘探和開採,可以大大提高我國的原油保障能力,還能在未來與南海國家的談判中佔據優勢。

 

   所以,中國現在首要任務就是加速在南海擴大實際利益,所謂悶著頭撿便宜,將利益拿到手裡再說。

 

第二,要加速和東盟經濟進行互補性整合,推動東盟共同體的建設。

 

   在這方面中國走得比日韓都要早,2010年我國已經和東盟建立了自貿區,2011年我國是東盟第一大交易夥伴,東盟是我國第三大交易夥伴,而以現在這種速度增長,東盟很可能成為我國第一大交易夥伴。中國和東盟國家的經濟互補性非常強,貿易發展空間非常大。那麼,中國和東盟在經濟上就有很大的合作空間。同時,東盟也在進行著加速整合,根據東盟國家的計畫,2015年將建成東盟共同體,這將更有利於中國和東盟的合作。

 

   在南海和中國有較嚴重衝突的國家中,越南和菲律賓兩個國家首當其衝,原因是越南是佔領我國南海島嶼最多的國家,菲律賓一方面佔據了我國不少南海島嶼,更重要的是它還曾是美國殖民地,在南海是美國利益的代言人。中國與印尼、馬來西亞等國雖然也有島嶼爭端,但都並不明顯。這些國家爭奪南海島嶼為了什麼?歸根結底還是經濟利益,那麼中國加大與這些國家的經濟利益合作,就有利於化解矛盾。特別是,東盟國家中,不少國家與中國並無邊界或島嶼爭端的衝突,東盟共同體的成立有利於中國統一東盟意見,有利於我國和東盟國家進行談判。

 

   今年,作為東盟輪值主席國,柬埔寨由於和中國關係非常友好,所以在南海問題上幫了中國很大的忙,菲律賓屢次挑釁終歸白忙,而越南在中國的壓力下也暫時低頭。東盟國家中,大多數與中國都保持了良好關係,這種良好關係會隨著經濟關係越來越緊密而不斷加深,再考慮到中國和東盟之間經濟合作對雙方的好處,推動與東盟的互補性整合和東盟共同體的建設,有利於中國進一步解決南海問題,甚至化解於無形。

 

第三,要有針對性針對出頭鳥在適當的時候進行嚴厲打擊和教訓。

 

   有了不斷加大實際利益的不斷開發,同時不斷增加的雙邊貿易關係,中國在南海問題上就會越來越佔優勢。但是,為了保持這種優勢以及適當的時候能夠有效控制南海,中國必須在軍事上對南海有強大的壓力。這一方面是保證中國可以安全地開發南海資源,另一方面也是對諸如菲律賓和越南這樣的出頭鳥有一個警示性壓力。

 

   但是,哪怕如此,在有美國的挑動下,南海最近兩三年依然是風高浪急,菲律賓和越南不斷挑釁中國,中國今年在這方面的應對是積極的。面對越南的挑釁,我國進行了軍事高壓,不斷舉行實戰性軍事演習,這大大打壓了越南人的囂張氣焰。在對菲律賓的策略上更務實,一方面進行經濟手段施壓(停止進口菲律賓香蕉以及催還貸款等),另一方面加大對爭議島嶼的控制,黃岩島就是在這種爭奪中我國完全實現了實際控制,使得菲律賓最終搬起石頭砸自己的腳。某種意義上說,如果沒有諸如菲律賓這樣的挑釁,可能反而會讓我們懈怠,不去增加對南海島嶼的控制力。儘管如此,諸如越南這樣的國家由於佔據了大量中國南海島嶼,其隨時都可能會進行冒險性動作,在這種情況下,中國要隨時做好準備,即一旦有了出頭鳥,必須要用強大的軍事能力進行有烈度的打擊,一旦下手就必須要做到把對方國內反華勢力打下台,把親華勢力打上台,最終讓其變成一個親華政權,哪怕完成這一動作後加大經濟援助,幫助其發展都可以,但必須要做好這樣的充分準備,以備不時之需。

 

   有了這樣的保障,從戰略上只要我國需要,那麼就能夠通過適度地使用軍事手段,在南海一舉定乾坤。不過,軍事手段不過是政治和經濟手段的延續和保障,僅憑軍事手段難以實現利益的最大化,也難以讓南海變成我國養金魚的池子,搞不好還成為火藥桶。所以,必須在上述多重手段的基礎上,有第四個手段加以配合才能完美實現我國的長遠利益。

 

第四,要給東盟南海以出路,將南海建設成為友誼之海、經濟之海、共同利益之海。

 

   如果大家都去你死我活地爭島,簡單的談判恐怕是解決不了問題的,解決領土問題多半是需要軍事解決。但是,對中國來說,在南海適度使用軍事手段是可以的,但如果過度使用軍事手段,則是中國自己破壞自己的經濟後院,對中國長遠發展不利,有損中國全球戰略。那麼,如何有一個開拓性、包容性的邏輯,既不損害我國利益,又能讓周邊國家嚐到好處,同時還能形成共贏,並讓大家能夠逐漸凝聚在一起,則需要更高的戰略性思維。筆者這裡提出一個創造性的想法,和大家商榷。

 

   站在我國全球戰略角度考量,南海對我國非常重要,重要到我國必須在將來完全控制南海,否則這裡就可能成為遏制中國發展的一個重要屏障,甚至是搞亂我國和東盟良好合作關係的一個重要工具。中國要想南海不被別人長期利用為搞亂中國的工具,那麼就必須有更高且更有針對性的策略。這個策略,首先要保證到我國的長遠戰略利益,其次要照顧到周邊國家的長期利益,還要能讓大家在這裡形成合力。

 

   針對這種條件,筆者大膽提出一種假設,即在我國能夠給南海國家足夠壓力和做足充分準備的背景下(特別是巨大的軍事壓力和政治外交壓力),向東盟共同體(必須等東盟共同體成立,要和一個整體談以壓制單個國家的意見)提出將南海建設成為“友誼之海、經濟之海和共同發展利益之海”。其要求是,佔據南海我國島嶼的國家統統從島嶼上將駐軍撤離,中國也可適當從現在中國佔據的南海島嶼上撤軍,然後建立大南海經濟開發圈,並建立一個中國和東盟的共同管理機構負責對南海經濟圈的管理和開發。通過平臺,向包括南海經濟圈在內的國家以及全世界進行招商,一方面共同開發這裡的資源,另一方面將適合旅遊和度假的島嶼建設成旅遊度假勝地。

 

   在安全方面,中國和東盟共同成立聯合執法機構,正常情況下由聯合執法機構保障這裡的安全。而軍事安全方面,中國和東盟可簽署全方位的安全條約,中國可以對這些國家作出安全保護承諾,包括核保護傘都可以給東盟國家支上。在我國強大軍事實力的保障下,南海國家將可以此為支點在全世界進行經濟競爭,而中國完全可以成為這個經濟競爭群體的龍頭,以此獲得和美國、歐盟等國公平的競爭機會。

 

   如此,在經濟上,我國實際上是將東盟國家的經濟納入到了大中華經濟體系內;政治上我國與東盟國家取得互信,全方位合作將會更順暢;軍事上,實際上也將其納入到了我國的安全體系。

 

   一旦這種體系建成,南海猶如我國內海,東盟國家就是我國衛星國,東盟國家猶如我國經濟的後院,我國的綜合實力將會得到大幅度增強。南海問題不但不再是我國的累贅,還將成為我國在世界上博弈的重要支撐力量,那將是多大的全方位利益。而對東南亞國家來說,得到的將是非常巨大的經濟利益,同時對中國強大對其造成的威脅擔心也就不再存在,其國家也將迎來巨大的發展機遇。

 

   當然,與此相配套的應該是我國海軍的加速發展,我國軍事能力的快速加強,我國對東南亞經濟整合的快速推進,這些推進包括諸如貿易、投資、金融、交通等全方位的合作,這種推進還需要數年至十年甚至更長時間的儲備。但是,就現在來說,我們國家應該有這種戰略的考量和思維,應該將這種創造性的戰略性思維佈局到我國的對外戰略佈局當中。

 

   不過,這裡需要提醒的是,這種方案需要進行深入的研究和長期的佈局,在合適的時機作為一個解決實際問題的開創性的政策提出將會具有非常意想不到的效果,特別是這樣的方案如果能由東盟的國家自己提出,那將是更好的方式。占豪  2012-11-21 22:49

 

David觀點:綜觀中國近幾年的種種跡象顯示,其實正步步邁向這樣
的大戰略中,占豪先生一文將其點破,也說明了為何美國如此緊張,
因中國是採取「惦惦吃三碗公」的做法,當胡總在世界多個場合宣告:
「中國永遠不稱霸」,那意味著什麼?多麼自信和深遠的話語呀!

文章標籤

David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引子:巴以衝突愈演愈烈,最新消息巴勒斯坦在以色列的空襲中已經有80人死亡。

    本月12日,以美國為核心背景,以阿盟(以沙特、卡達、阿聯酋、阿曼、科威特和巴林為首,阿盟內部意見其實在這個問題上並不完全統一)、土耳其、英國等國為依託,建立了敘利亞反對派聯盟後,阿盟特別是上述六國率先承認了反對派聯盟,接著土耳其、法國、歐盟等接連承認。在這個問題上,美國剛開始顯得非常積極,國務院官員率先承認了反對派聯盟,但是之後很快美國總統奧巴馬就否認了會立即承認反對派聯盟。接著,以色列就開始向巴勒斯坦展開空襲,哈馬斯展開還擊,接著以色列就緊急召集預備役,大有開打第六次中東戰爭的意味。巴以這邊亂起了了,原來反對派聯盟的事反而開始被擱置了,接著伊拉克呼籲阿拉伯國家應該對以色列進行石油禁運,埃及總理也開始視察加沙,包括沙特在內的阿拉伯國家立刻將焦點從敘利亞亂局轉移到了巴以亂局。這中間到底有什麼樣的邏輯?中東為什麼突然如此之亂?而且突然亂得讓人覺得毫無頭緒。

    在筆者看來,這毫無頭緒的亂局背後,其實有非常清晰的邏輯。

    首先,美國試圖幹掉敘利亞這是眾所周知的,而幹掉敘利亞目標是幹掉伊朗這也是眾所周知的。但是,作為中俄以及歐盟,是不願意美國幹掉伊朗的,但是在敘利亞的問題上歐美顯然有交換空間,但作為中俄顯然反對美國幹掉敘利亞,這裡當然伊朗是最反對的,因為伊朗和敘利亞是唇亡齒寒的關係。而以沙特為首的阿盟,對伊朗是非常擔心的,擔心伊朗做大革了他們的命,所以在敘利亞問題上一直在和美國站在一起。但是,對諸如沙特等國家來說,其實美國幹掉敘利亞接著如果也幹掉伊朗,顯然接著幹掉的一定是阿盟裡邊國家的王室,所以本質上諸如沙特的國家模式有一些投鼠忌器的味道,即無論往哪邊都可能被革命。在這種情況下,阿盟經常是搖擺的,但顯然它也希望控制更多的國家從而形成更廣泛的力量,最終在中東能夠形成與外來力量對抗的政治力量。而作為土耳其,事實上是和伊朗一樣,想在中東做大,那麼想在中東做大其第一個通道就是敘利亞,所以它同樣想利用自己的地理優勢扶植反對派取巴沙爾政權以代之從而實現對中東國家的影響。

 

基於這種邏輯,美國糾集沙特、土耳其等國搞反對派聯盟並試圖快速取代敘利亞現政權目標很明確,而且美國也是第一時間承認了的,但承認之後馬上又否認,並和以色列商議後由以色列向巴勒斯坦發起了大規模空襲,這到底是為什麼呢?

 其實,歸根結底,還是美國如今實力大不如前,不敢像小布希時期那麼蠻幹,擔心再次陷入一場戰爭泥潭而不可自拔。而且,美國在中東進行交易,差不多總是在交易中吃虧。譬如,和歐盟在利比亞問題上的交易,交易的結果是敘利亞一年多了還沒拿下,但歐盟控制的利比亞卻逐漸趨於穩定,在地中海經濟圈整合進程中向前邁了一大步,而美國事實上什麼也沒得到。這次怎對敘利亞巴沙爾政權,歐盟國家、土耳其以及不少北約國家都躍躍欲試,以圖推翻巴沙爾政權。但是,推翻巴沙爾政權容易,如何讓敘利亞政權快速進入穩定狀態卻非常難。試想,那麼多狼等著分食敘利亞,一旦盲目地進行打擊推翻了敘利亞政權,中俄伊朗一定會進入到這個範疇,敘利亞巴沙爾政權也不是吃素的,在這種情況下完全有可能使得敘利亞快速變成內戰氾濫的國家。一個陷入內戰的敘利亞並不是美國所需要的,因為一旦敘利亞陷入大規模內戰,巴以和平也肯定不存在了,整個中東大亂,傷及的必然是美元石油本位制,這豈不是美國給自己挖一個大坑自己跳進去等死?所以,在法國快速承認敘利亞反對派後,美國馬上又顯得非常猶豫,接著就和以色列商量展開了對巴勒斯坦哈馬斯的空襲。

 我們知道,今年7月份阿拉法特死因調查委員會就稱阿拉法特死於中毒,如今巴民族權力機構正與歐盟合作對阿拉法特開棺驗屍,開棺驗屍也就是這幾天的事,只要開棺驗屍確認阿拉法特死於中毒,那麼巴以民族仇恨就會被點燃,馬上戰火就可能重新點燃。如果那時候美國承認了敘利亞反對派聯盟,這邊趕鴨子上架敘利亞要打內戰,那邊巴以和平隨時可能終結,這中東立刻可能陷入大亂。在這種情況下,美國暫緩承認自己一手主導的敘利亞反對派聯盟就不難理解了。說白了,避免歐盟從其背後捅上一刀,避免在敘利亞問題上不可逆後巴以方向出現大的紕漏。

 於是,我們看到,以色列在徵得美國同意後,對哈馬斯開始下手。大家都知道,哈馬斯主要是由敘利亞和伊朗來支撐的,伊朗主要是中俄歐支撐的,所以本質上無論是中俄還是歐盟,在中東問題上都是美國現有規則的挑戰者,否則歐盟也就不必要和巴民族權力機構一起去驗屍阿拉法特了。而歐盟,從現在跡象看,是想再借美國的意圖消費美國一把,即利用美國想幹掉敘利亞和伊朗的想法,在美國陷入到敘利亞亂局時,讓自己拿到更多籌碼,從而獲得和美國討價還價的更大空間。

 那麼,為何美以如此之快就達成了對巴勒斯坦哈馬斯動武的一致意見呢?原因就在於哈馬斯的背後是上述邏輯,那麼在敘利亞反對派聯盟還沒進入正式運作前,就由以色列打擊巴勒斯坦來刺探哈馬斯到底有多大勇氣來和以色列對幹,通過打擊巴勒斯坦看看中東國家到底是否會很快團結起來把敘利亞的問題轉向巴以問題。如果最終包括沙特、土耳其、埃及等中東國家以及巴勒斯坦,在以色列做了足夠的準備後不敢和以色列硬碰硬,那麼這就意味著這些國家在敘利亞反對派聯盟運作後,在敘利亞內部大規模內戰開始後,敘利亞的亂就可能不會轉向巴以方向,那麼美國就可以大膽地幹了。

 所以,站在美國角度,以色列展開對巴勒斯坦的行動是一次准軍事試探,目的是測試一旦美國展開對敘利亞的行動後,敘利亞的亂是否會轉向巴以方向這個對美國來說最要命的地方。而對於以色列來說,等著被動挨打不如主動出擊,以色列人一貫喜歡主動出擊,所以等美國不得不分心到敘利亞問題上時面對巴勒斯坦,還不如直接先下手為強,也可以獲得美國更多的支撐。

 

於是,雙方利益一拍即合,就在敘利亞反對派聯盟剛剛成立、巴勒斯坦民族權力機構和歐盟準備驗屍之前,發起了對巴勒斯坦的的攻擊,物件當然是更民族主義的哈馬斯。而且,打擊哈馬斯,也是測試敘利亞巴沙爾政權反應的時候,只要巴沙爾政權這個時候依然表現疲軟,那麼巴沙爾就還有勸降空間,那麼美國在對待敘利亞巴沙爾政權和反對派聯盟時就可能以另外一種態度,即先通過和平對話而非直接上來就展開內戰,通過這種對話再進一步選擇自己的下一步動作。

 因此,從美國和以色列角度來說,這次襲擊本質上是試探,進行上述一系列試探。但是,這試探是冒著可能爆發第六次中東戰爭風險的,因為不能排除巴以衝突愈演愈烈並最終把敘利亞內戰的矛盾轉向民族和宗教矛盾,也就是說如果測試用力過猛或敘利亞伊朗對巴勒斯坦方向支撐得利,巴勒斯坦方面各派也得力,那麼這巴以大亂絕不能排除成為中東矛盾焦點。中國外交部洪磊已經在記者答問時說:“衝突再度表明,在當前地區形勢下,解決巴勒斯坦問題的重要性和緊迫性更加突出,國際社會應對此更加重視,並作出更大努力。”這實際上就是在引導世界目光。所以,未來一兩周巴以衝突到底如何演化將對未來中東政局至關重要。如果愈演愈烈,美國說不定又要搬起石頭砸自己的腳了,最終釀成第六次中東戰爭也未可知。

 作為中國,相比美國幹掉敘利亞,中東走向大亂當然不是很差的選擇,因為相比美國而言,中東大亂對中國的影響相對比美國還是要小一些,而且中東大亂也證明美國沒有能力再維持中東和平,包括中歐俄在內的大國進入重整秩序理所當然,到那時也就不是美國能說了絕對算的了,那麼世界規則也就到了修改的時候了。同時,敘利亞的內戰有東突分子參與,這也是中國可以參與的切入點。關於這一點,本月16號我國五十名特種兵第一次與約旦特種兵進行了聯合軍事演習,這就是針對性的演練。

 而站在中國利益角度來說,依然去站在阿盟背後、伊朗背後,支持阿拉伯國家、支持巴勒斯坦的正義事業是中國的戰略選擇,儘量促成由巴以的亂代替敘利亞的亂符合中國的利益。同時,中國要做好自己經濟方面的調整工作,一定不能讓筆者在《大博弈中國之危與機》(書最新出版,當當卓越正在預售中)所闡釋的中國存在的危機爆發,而是要儘量做到化危為機。同時,對中國來說,只要頂過未來幾年的重大壓力,那麼我國就有希望化危為機。《大博弈中國之危與機》經濟篇出來後,時事篇也正在構思當中,到時候中東博弈將是重要題材,會給出筆者關於中東局勢和世界未來發展方向的個人分析結果。而現在的中東局勢,已經進入隨時可能出現突變的時刻,筆者將和大家一起密切關注。占豪 2012-11-19 22:35

 David觀點:能將歷史、經濟、政治、軍事、國際形勢等融會貫通,
而發表對時局綜合研判和預測的文章,占豪先生無疑是大陸唯一的
民間奇才,其過去幾年的分析非常靠譜,恪守中庸之道,讀後受益
良多,特此轉載推薦,分享海外中華同胞。

文章標籤

David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關鍵字:敘利亞內戰,敘利亞分裂,巴沙爾的命,朝鮮核爆炸,伊朗核爆炸,中東大亂······

 

   早在去年寫《貨幣戰爭背景:中國經濟與應對方略》時,筆者就在書中分析下一個目標就是敘利亞,而敘利亞戰爭的爆發時間預計在今年6月份前後。最終,敘利亞內戰今年7月爆發。敘利亞內戰,並未打出一個清晰的路線,倒是越打越亂,敘利亞沒有半分歸於和平的跡象。

 

   20121112日,海灣六國(6國分別為沙烏地阿拉伯、巴林、阿拉伯聯合大公國、阿曼、卡達和科威特)、北約、阿盟、美國、歐洲國家分別先後前後承認或表態支持敘利亞反對派和革命力量全國聯盟。“敘利亞反對派和革命力量全國聯盟”是在美國、卡達、土耳其等國以及阿盟參與下,敘利亞各反對派組織11日在卡達首都杜哈宣佈成立。11日成立,12日包括海灣六國、北約、阿盟、美國、土耳其及歐洲部分國家就迫不及待地承認了。從參與這個聯盟組建的國家來看,我們就知道它的定位——推翻巴沙爾政權並取而代之,這一點和利比亞去年的形勢如出一轍。而12號當天,敘利亞新聞部長祖阿比竟然表態稱:反對派不算敵人,只要他們能滿足政府的條件,雙方可達成共識。一個被北約、阿盟、土耳其已經包裝起來的反對派聯盟,包裝起來後一天就承認其合法性的組織,敘利亞當局還在做夢一樣地認為“不算敵人”,等著對方滿足政府條件,殊不知人家現在已經自認為自己是政府了,一國能容得下兩個政府?從這一點上可以看出巴沙爾政治上的幼稚病。

 

   過去,敘利亞反對派是散兵游勇,派別林立,缺少領導機構,西方、阿拉伯的一些國家缺少大規模的操作平臺。然而,這個領導機構的成立,意味著一個大的反對派運作平臺就來了,而且快速得到了西方國家和不少阿拉伯國家的承認,這意味著以後的對抗將不是政府與散兵游勇的對抗,而是兩個政府為合法性進行得對抗。這種對抗,有你沒我,有我沒你,具有完全的排他性。原因在於,他們的利益並非僅僅代表敘利亞內部的利益,而是代表美國、歐盟、中國、俄羅斯、阿拉伯國家、伊朗、埃及、以色列······一系列國家的利益,如此錯綜複雜,如何進行妥協?這場敘利亞的內亂,是發生在整個世界性經濟危機無解完全無解的情況下(其無解性參考筆者新書《大博弈:中國之危與機》),是中歐俄美在利益上完全無法妥協出來的結果。大國都不可能妥協,膿瘡已經在一個地方爆發,敘利亞內部完全沒有機會內部妥協。

 

   所以,戰爭再次開打,只是時間問題,而這次再開戰,則不再像20127月前的恐怖襲擊,也不再像7月爆發內戰後的政府軍絕對優勢,而是不斷擴大戰場,出現勢均力敵,完全殊死搏鬥的戰爭。對於這場戰爭的勝負,其懸念在於到底美國、北約國家、土耳其等國會如何參與,其參與的方式將直接決定戰爭的勝負,而戰爭的勝負將直接影響局勢演化進程。根據筆者估計,敘利亞新級別的內戰預計一兩個月就可能爆發,而最終如果反對派不敵,則北約可能介入變成侵略戰爭,上演利比亞模式(這裡的懸疑在於兩點:1、中俄的態度會否有大的改變以及如何改變;2、北約有沒有繞過聯合國直接動武的勇氣。)。而北約發動空襲,最快有可能在2013年年初爆發(這個爆發只是可能性,現在仍存較大變數,需要進一步觀察,具體的矛盾參看後邊的分析。)。

 

   事實上,2011年“阿拉伯之春”開始以來,歐美就不斷在中東和北非進行著各種利益交換,利比亞就是中俄不管歐美交易的結果(具體過程和細節參考《貨幣戰爭背景:中國經濟與應對方略》),而這一次將仍然可能是歐美交換的結果。只是,這一次的交換,要比上一次複雜得多,涉及的國家也更多。相比過去中俄對利比亞的放手,對敘利亞中俄已經聯手多次否決了歐美在聯合國的各種提案。所以,這次無論歐美是否同意,中俄都必然參與交易,試圖在私下進行交易,其結果只能是讓中東繼續陷入更大的撕裂與大亂。所以,無論阿盟、埃及、歐盟、美國如何打小算盤,中俄在敘利亞問題上都不會是簡單的旁觀者,敘利亞與伊朗唇亡齒寒,自然也不是旁觀者,所以參與交易是一定的。所以,試圖拋開中國進行交易是妄想,試圖繞開聯合國打敘利亞,風險極大。

 

   但是,在這裡,無論如何巴沙爾的命運已經越來越清晰了,他的腦袋實際上已經掛在了褲腰帶上,隨時可能被別人偷走,而導致這一切的根本原因在於巴沙爾自己的優柔寡斷。自去年開始,中俄在敘利亞問題上就異常堅決,根本沒有給歐美任何試圖複製利比亞模式的機會。這個時間本來是極其充足的,但巴沙爾一直犯政治幼稚病,一直認為敘利亞只要不足夠配合伊朗、俄羅斯,西方或許會放過其一馬,一直不敢和西方決裂,所以哪怕西方不斷制裁、施壓,對反對派進行扶持,巴沙爾一直保持模糊和搖擺的態度。這一切,直到反對派在719日混進了他的衛隊,直接炸死了他三位政權核心成員才如夢初醒。巴沙爾政權三個最重要的閣僚被炸死後,巴沙爾很快將家人轉移到了俄羅斯,並表示要戰鬥到底,敘利亞內戰就此爆發。這個時候打內戰,顯然反對派還不是對手,所以經過膠著戰爭,政府軍贏得優勢,雙方暫時達成停火。

 

   在這期間,我們多次看到土耳其多次向美國和北約請纓出戰敘利亞,土耳其甚至為此攔下俄羅斯飛往敘利亞的飛機,甚至將60輛坦克擺在敘土邊境。北約秘書長甚至支持土耳其向敘利亞動武。但是,美國不吭聲,沒有點頭。美國不點頭的邏輯和原理也很簡單,美國在中東的真正利益代言人是以色列,如果土耳其通過戰爭拿下敘利亞,就意味著美國在中東的利益代言人將換人。相比以色列,土耳其要難控制得多,而且土耳其和阿拉伯國家不存在信仰矛盾、不存在民族矛盾,這些都決定了美國不敢輕易讓土耳其代其打仗。何況,讓土耳其打仗,可能仗還沒打,美以戰略聯盟關係就將動盪,中東形勢就會更複雜。所以,我們看到敘利亞政府軍曾擊落土耳其的戰機,土耳其竟然忍了,原因就是土耳其沒有得到美國的支撐,沒有美國支撐盲目打敘利亞,那是得罪伊朗、俄羅斯和中國,得不償失。

 

   但是,美國的態度也在變化,美國一直在尋找一個能夠自己可以完全控制的針對敘利亞或者伊朗的戰爭,或者如果能夠兵不血刃地更換為親美政權那是最好不過,因為美國已經打不起仗了,如果直接再開闢一個新戰場,只能讓其經濟崩潰得更快。當戰爭不可避免時,美國最希望的仍然是讓他人當先鋒,自己繼續站在後邊觀察形勢,最後再在天枰上添加決定勝負的籌碼。

 

   那麼,如今這個“敘利亞反對派和革命力量全國聯盟”就是美國、阿盟(主要包括沙特、卡達為首的六國及利比亞)和土耳其炮製的(在這個當中沒看到中國、俄羅斯、歐洲的法德、埃及等國),這個炮製的平臺包括北約。但是,我們看到,在北約中英國是積極的,這次英國又要積極充當美國的先鋒;法國相對不是那麼積極,因為這個平臺是美國構建的,歐洲在主導權上要大大弱於美國,在這種情況下法國會暫時保留態度,等待美國和阿盟的出價,然後再根據自己的需要看是否加入。

 

   不過,在筆者看來,戰事的硝煙已經開始彌漫了。根據筆者分析,戰爭應會出現如下階段:

 

    第一階段,戰爭準備階段。根據最新消息,反對派聯盟已經向外放風,西方將會給他們提供武器。與此同時,包括沙特、卡達都開始向沒購買最新武器來武裝自己,這都意味著一場更大的仗要開始打了。這種演繹,毫無疑問是如下劇情:包括利比亞、沙烏地阿拉伯、卡達、阿聯酋、阿曼、巴林等阿拉伯有錢的幾個國家出錢幫助反對派從歐美購買武器,武裝反對派,然後和政府軍進行真刀真槍地打。同時,土耳其和北約將提供配合,包括向反對派輸送武器以及在土敘邊界為反對派提供保護。

 

   可以預見,未來一兩個星期後,敘利亞恐怖襲擊將增加,局部的交戰將會重新開始,停火將付之東流。與此同時,以美歐北約為後盾,以阿拉伯為首的國家顯然會再次向聯合國提交議案,要求在利比亞建立禁飛區。而中國,可以預見將繼續會雙雙否決,試圖複製利比亞模式從現在情況看,中俄是不會同意的,投反對票的可能性極大。

 

   第二階段,更大規模內戰階段。這個階段,應該說在最快在一兩個月內就可能發生,因為只要有錢,有通道,就不怕買不到武器。這個通道北方土耳其太暢通了。所以,反對派聯盟的根據地一定會在北方。而就現在的陣勢上看,這資助的規模不會小,那麼反對派聯盟在北方就能站穩腳跟。如此一來,敘利亞很可能要陷入階段性分裂了。也就是說,敘利亞可能出現兩個政府。

 

   第三階段,外力參與階段。這種參與,可能是北約、可能是土耳其,可能是以色列,但美國正常情況下不會親自介入這場戰爭。當然,在中俄的合力下,聯合國要想複製利比亞的禁飛區模式來搞敘利亞的可能性是很低的。在這種情況下,沒有法理依據以及背後有大國支撐,這個第三階段到底是否會進行暫時兩說。但是,如果進行,那麼美國並不是很希望是土耳其去當先鋒,因為這會影響到美以關係和美國的中東政策;美國最希望的方式是,通過自己主導的北約去進行對敘利亞的轟炸,幫助反對派來確立親美政權。但是,歐盟在這裡的要價絕不會低,雖然美國曾配合歐洲搞掉了利比亞,但就現在這個時候,歐盟並不一定買帳。

 

   基於這種邏輯,未來可以預見的是,美國將會針對歐債危機再下手,威逼歐盟在敘利亞問題上讓步,逼迫其在美國領導下的北約在中東打一場針對敘利亞的戰爭,為針對伊朗的戰爭做準備。對這一點,歐盟一定會非常謹慎,因為打伊朗直接就動到歐盟利益的根本了,歐盟在世界上權力的支點也在伊朗。所以,預計歐債危機恐怕在明年年初就又該刮陰風了。

 

   到底第三階段是否會否被進行,恐怕就不是那麼簡單地能夠誰說了算,因為這裡還有中俄非常強大的力量,而且伊朗也不會幹看著。但是,歐美在這個問題上仍有交換空間,甚至中俄歐之間都有交換空間。對於中俄來說,巴沙爾的命並不是那麼重要,中俄歐要的都是在中東咬上一口肉,找自己的一塊地盤,所以中歐俄在中東上是都能夠承受中東出現大亂局甚至混戰的,反正亂的也不是自己國家,這亂的地方又是美國掌握世界權力的支點。只要不是美國控制的大亂,那就是美國在中東失控,一個自己原來控制現在失去控制的地區,必然面臨著國家重新戰隊以及重新構築新的安全格局的問題。中歐俄都是歐亞大陸國家,在這一點上是有共同利益的。但是,美國則不同,一旦大亂,最終這種亂局很可能由這種阿拉伯之間的矛盾演變成民族和宗教矛盾,那麼這個矛頭會直接指向以色列,到時候美以的同盟關係將會出現動搖,巴以和平框架也必然散架。在這種情況下,美國還如何執世界之權柄?如何將原油美元捆在一起?一個美元和石油捆綁的體系動搖了,那麼現有世界金融體系還如何存在?美國的霸權還如何存在?恐怕那麼多美國航母艦隊都不好維持運營了。所以,這裡邊的複雜邏輯關係,絕非簡單思維可以理清。筆者在新書《大博弈:中國之危與機》經濟篇中儘量理清這種經濟博弈關係,在未來寫的局勢篇中會儘量理清這些政治邏輯關係,只有明白了這些,才能讀懂當今世界。

 

   與此同時,伊朗在這裡和敘利亞的角色將是唇亡齒寒的關係,如果敘利亞最終變成了親美政權,那麼接著伊拉克必然和伊朗保持距離,伊朗向西到地中海就徹底沒了博弈的氣口,一方被堵死,另一邊美國只要控制住波斯灣,則伊朗就被困死在了內陸。與此同時,只要在經濟上長時間加以制裁,持續惡化的伊朗經濟必然導致內亂,那麼最終逼迫伊朗反美政權倒臺,變成親美政權也未可知。所以,中國和俄羅斯不允許這種情況發生,伊朗自己也不能允許這種情況發生。

 

   如果敘利亞局勢不可逆轉,那麼最終很可能是敘利亞不斷打內戰的同時,伊朗在核武器方面必然加速發展,因為只有核武能保護伊朗自己。這一點,和之前朝鮮的邏輯是一樣的,朝鮮就是在這種背景下搞出了核武,而伊朗和朝鮮難兄難弟,則可能在核技術上進行合作。對伊朗來說,相比朝鮮要富有得多,國力也要強得多,加上前面那麼多年的核技術積累,恐怕造核彈也並非完全沒有可能。而朝鮮和伊朗的關係,本質上其實也有一個互相印證的關係,如果伊朗真的不存在了,朝鮮身上的壓力也會倍增,因此朝鮮和伊朗在這方面有非常共同的利益。因此,如果敘利亞局勢失控並最終向親美政權演變,則包括朝鮮、伊朗都有出現核爆的可能性。朝鮮核爆是為伊朗減壓,伊朗核爆是為拆解強加在自己身上的枷鎖。當然,就中俄歐大國來說,誰也不想伊朗核爆,特別是歐盟,因為一旦伊朗核爆,整個中東就將進入核競賽,中東的地位很快將會出現大幅度躍升,那麼西方再想像過去那樣統治中東就再無可能。對中俄來說,更多核武器出現當然不是好事,大國都不希望有更多國家獲得核武器,但相比歐美來說,中俄是光腳不怕穿鞋,因為世界現有的遊戲規則本質上是由西方統治,是由美國統治,那麼現有規則被打破,對中俄來說都是好事。基於這種邏輯,在某些時候中俄不會阻止朝鮮和伊朗獲得核武器,也不會阻撓雙方的合作,甚至逼急了還會創造合作條件。所以,北約針對敘利亞動武,至少歐盟那邊是要和中俄有溝通,也要互相看看彼此的利益以及演化的方向。

 

   至於敘利亞總統巴沙爾那條命,恐怕只能靠自己的能力保護了,這取決於自己核心團隊的團結程度、能力以及自己的決心和能力,否則如果繼續軟綿綿毫無作為,毫無價值的他可能會被自己集團拋棄,集團可能會陷入分裂,他的命能否活到2014年都是未知數了。而從最近巴沙爾自己的態度上看,他也已經沒有回頭路,家人已經交給了俄羅斯,英國前幾天替美國捎信稱給他流亡到英國的機會他拒絕了,昨天英國的飛機就飛到了敘利亞的上空。

 

   繼續向後的博弈現在形勢還不夠明朗,但有一點可以確認,那就是美國正在主導試圖擴大敘利亞的內戰級別,而這種級別到底能演化到什麼程度,還需要事情真正發生後看看各方的反應以及所作出的決策進一步理順。近期,筆者會立足于在《貨幣戰爭背景:中國經濟與應對方略》和《大博弈:中國之危與機》的邏輯進行時事的擴展分析。

 

   未來十年,將是非常動盪的十年,世界的局勢將發生巨大變化,中國也將發生巨大變化,在這個巨大的變局中,作為一份子對這個世界瞭解得越清楚,就越容易找到自己定位,就越能把握機會。筆者希望戰友們在未來的十年都能找到自己的位置並拓而廣之。

 

   行文倉促,不免有錯別字等問題,本來就是博文評論,也就不修正了,大家理解就好。筆者這樣的文章,放棄版權,歡迎大家轉載,但考慮到對作者最起碼的尊重,煩請著名出處。占豪  2012-11-14 00:29

 

David觀點:能將歷史、經濟、政治、軍事、國際形勢等融會貫通,
而發表對時局綜合研判和預測的文章,占豪先生無疑是大陸唯一的
民間奇才,其過去幾年的分析非常靠譜,恪守中庸之道,讀後受益
良多,特此轉載推薦,分享海外中華同胞。

文章標籤

David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